學生透過參加不同的比賽,發掘自己潛能,發揮所長。(張樂霈校長提供)
首先,我們可以探討何謂「高成就」孩子。根據《高成就孩子》書籍的兩位作者——羅納德.弗格森和塔莎.羅伯遜所說,「高成就」指的是那些充分實現自我的人,他們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之餘,仍然能夠繼續成長。他們都有三種關鍵特質:使命感(Purpose),自驅力(Agency)和才智(Smarts)。
根據以上兩位作者所言,即使孩子成功入讀第一組別學校,若沒有繼續發展所長,追求理想,並不一定會有「高成就」;相反,即使孩子未能入讀第一組別學校或「名校」,但他們持續努力發展自己的潛能,向着自己的理想進發,他們也可以是最終獲取「高成就」的一群。
事實上,並非每位孩子皆適合入讀發展學術為主的學校,即使擁有高學術水平的孩子也可能是「高分低能」。要獲取「高成就」,背後包含的是執行困難任務的能力,即是懂得善用環境中獲取的資訊,再制定人生戰略決策的能力。面對現時社會急促的發展,只懂熟讀課本知識一定不足以成為「高成就」的人,所以現今孩子成功與否,仍受不同的因素所影響,入讀哪一所中學不會決定人生的全部。由是,父母可以把目光放遠,鼓勵孩子凡事抱着開放的態度,積極地闖出屬於他們的未來。
每年筆者的學校安排不同類型的中學分享,讓學生及家長選擇合適的學校。(張樂霈校長提供)
我校一向貫徹「弘德育人、有教無類、啟發潛能」的精神,教導每位學生基本的學術知識,裝備他們適應社會的變化。但是現今的世界發展迅速,單單知識的傳遞已不足夠,筆者認為啟發學生的潛能,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強弱,確立清晰的發展方向及生涯規劃,然後訂立實踐方法才對他們最有幫助。
因此,我校致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,使他們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學習風格來主動追求知識。學生在過程中除了深化學習內容,也按個人的喜好鑽究相關的題材,並發展潛能,朝着目標進發。其次,我校一直以來透過生涯規劃活動來提升學生的自我認識。我校與不同機構合作,安排學生參與職場體驗活動,例如安排學生親身到酒店不同崗位工作,有關的生涯規劃活動除讓學生體驗獨特的職場文化外,也加深學生對自己的認識,藉此訂立更長遠的目標,為日後發揮自己的藝術、體育、學術等方面的潛能作好準備。
除此之外,我校亦會安排學生參與由他們作主導的實踐活動,例如:學生於商場市集「擺檔」,學生由組織、策劃至售賣自家製的產品都參與其中。在這個實踐活動中,老師們見證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過程中的挑戰,又能發揮個人創意和潛能,互相合作下完成任務,師生都為此感到自豪。
總括而言,父母望子成龍是理所當然的事,但只着眼在孩子入讀第一組別的中學並不是最重要。所謂「行行出狀元」,作為家長應多讓孩子接觸不同事物,讓他們發展所長,並為所訂下的目標而努力,成為不同範疇的「達人」,這才是培育「高成就」孩子的秘訣。
聖公會基愛小學校長張樂霈。(張樂霈校長提供)